•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℃~11℃

记者调查:警惕“毁约退地”蔓延(上)

来源: 编辑:徐涛 2017-06-30 14:46:11 查看数:0

眼下,秋收已近尾声,我市各地正在利用晴好天气抢种小麦。然而记者走访兴化、泰兴、靖江等地的粮食主产区发现,受自然灾害、粮价波动、种植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,部分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亏损严重,种粮积极性受挫,“毁约退地”现象在多地上演。

在泰兴市虹桥镇通石村一块面积约830亩地的稻田里,一眼望去,秸秆满地,杂草丛生。当地村民告诉记者,去年11月,他们将这块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,分两次流转给了扬州的陈长龙等三位合伙人。现如今,水稻收割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这几位承包人却丝毫没有种下一熟庄稼的打算。

据通石村党支部副书记焦爱军介绍,目前,这块地的承包人已经将粮食全部卖掉,并放弃继续承包,就连每亩100元的押金和村里扣押的肥料和种子也不要了。

在泰兴市滨江镇鑫源家庭农场,农场主朱波给记者出示了他全年的经营账单,上面详细记录了种子、肥料、用工、租金等成本。据他测算,今年稻麦两熟,他亏损在64万元左右。在兴化、泰兴等产粮大县,由于亏损严重,不少承包大户情绪不稳定,部分大户甚至有“打退堂鼓”的想法。

兴化市戴窑镇种粮大户王振秀说,今年亏得不少,亏了大概300元/亩,如果是外地人在我们家里种,亏得更多。泰兴市滨江镇鑫源家庭农场主朱波说,这个田我们根本种不了,只能退给老百姓。

由于种粮赚不到钱甚至亏钱,今年以来,我市兴化、泰兴、靖江等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种粮大户尤其是外来大户毁约退地现象,拖欠农民土地流转费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。单在靖江市靖江园区四圩村,十月份以来就发生了多起种粮大户拖欠农民土地流转费事件。

靖江市靖江园区四圩村10组村民刘东明说,种粮大户总共包了这5个生产队,现在这5个生产队,等于说我们四圩十组有七八十亩,现在拿不到钱,等钱买米。

“毁约退地”引发了各种矛盾,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。泰兴市滨江镇翻身村村委会主任张建明告诉记者,承包大户与村民之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矛盾,村民一味地捧着协议,签订的合同一分不肯少,一分也不肯让步。

兴化市戴窑镇经管站站长王友存说,如果明年老百姓种植农作物,效益还得不到保证,对我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按理说,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后,推广规模化种植,应该可以节约成本,提高效率,为何还会有种粮大户连年亏损,以致难以为继呢?除了天气原因外,一些地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
还有村干部坦言,这几年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,村里会在配套设施和村民协调上提供各种支持,在承包人的资质审核上也比较放松,这使得一些种植技术并不精湛的承包人也来投机取巧,有的种粮大户甚至没有一台播种、收割设备,经营管理比较粗放。

数据显示,截止到2016年6月底,全市注册登记和认定管理的家庭农场有4058家,大多数家庭农场成立时间较短,属于发展初期。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为260.4亩,其中96.3%的家庭农场以租赁方式获得流转土地,只有16.3%的家庭农场拥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。

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焦金芝 说,从我们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,外地承包人 最近两年新入行的大户,由于种植经验缺乏,风险防范意识差再加上融资难,亏损比较严重,跑路的现象发生得比较多。

看来,毁约退地现象在我市各地频频上演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但不管是哪种因素导致的,都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。因此,必须采取措施,尽快遏制住“毁约退地”蔓延的势头。那么,到底该如何化解矛盾,平息这场风波呢? 请继续看下篇。

全媒体记者  沈明杰

编辑 岑丹

网友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